众所周知,尿检是现代医学的三大常规检测之一。对于很多肾病患者、肾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孕妇等人群都有必要进行长期的尿检。尤其是慢性肾脏病,目前的患病率已经达到成年人口的10.8%,全国患病人数为1.2亿。但慢病肾脏病具有隐匿性,人体本身不易察觉,所以早筛查早发现成为预防、治疗肾脏疾病的关键一环。

家佳诊家用尿液分析仪
开创健康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研究, 采用的是 与医院使用的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相同的光电比色技术和先进的进口微型光 电传感器,并将其经过技术的改进,做到便携、小型化、智能化。
在检测项目上,这款尿检仪可以检测14项指标,与医用的尿检仪检测指标一致。
该设备小巧便捷,老人孩子也可使用,只需60s即可获得专业医疗解读,分析您的健康状态;设备连接云端,可以随时查看检测记录,自带凹槽设计,每一条试纸都有专属外壳,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十四项指标解读
肾功能
1、蛋白质(PRO)
蛋白质 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尿中蛋白质持续超过150 mg/24 h。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2、微量白蛋白(MA)
微量白蛋白是指在人体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则反映人体 肾脏 异常渗漏蛋白质。MA指尿中ALb排出量在30mg-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30mg/24h)但尚未达临床蛋白尿水平的中间阶段。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有助于肾脏疾患的定位诊断。它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之一,而且对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所致的肾损害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值】MA:<20mg/L(代表正常)
3、潜血(BLD)
潜血一般指尿隐血。也称尿潜血,指尿常规中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尿中仅有少量的红细胞就可以称为尿潜血。尿液分析仪检测的尿B LD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和(或)红细胞变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因此BLD报告的阳性程度往往高于显微镜检查的红细胞数。血经常在行经的女性的尿中出现,血红蛋白150μg/L- 620μ g/L大约相当于5-15个/μ L的完整血红细胞。尿BLD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以上疾病的显微镜检查多可查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代表正常)。
4、钙(CA)
尿钙一般指24小时尿液中钙的总量,是尿液矿物质元素检查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当患有疾病时会出现异常波动。尿钙指测定24h尿液中钙的浓度。血液中的钙可从肾滤出,大多重吸收入血,过多的钙则从尿液中排出。尿钙排出量受血钙浓度的直接影响,因此尿钙的变化可反映血钙的变化,但尿钙值变化很大,钙、蛋白质的摄入和磷的排出可影响钙的排出,尿磷高则尿钙低。尿钙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中毒、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骨转移、肾小管酸中毒;尿钙降低: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骨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低。
【参考值】正常值应是2.5-7.5mmol(代表正常)。
5、肌酐(CR)
肌酐是肌肉产生能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由磷酸肌酸代谢生成,健康的肾脏能过滤血液中的肌酐。肌酐(creatinine)是肌肉中肌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所以经尿排出的肌酐就称为尿肌酐,是临床检查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偏低可见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A)、贫血、急慢性肾衰竭、白血病;偏高可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急慢性消耗笥疾病。
【参考值】尿液中存在的肌酐正常浓度为10至300 mg/dL(0.9至26.5 mmol/L)(代表正常)

循 环
6、比重(SG)
尿比重一般指尿比密。尿比密是肾浓缩功能检查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 主要见于尿毒症。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液:1.003~1.035。晨尿:>1.020。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酸 碱
7、酸碱性(PH),即尿液PH值。
(1)生理因素对pH的影响:①饮食:摄食大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②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降低。(2) 病理变化:①pH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等。②pH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为5.5~7.4,一般情况下为6.5左右。

肝功能
8、胆红素(BIL)
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代谢在肝脏、脾脏、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产物,是肝功能项目当中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胆红素为橙黄色化合物,血浆中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阳性:肝实质性病变(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肝癌)、胆道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及新生儿黄疸等。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9、抗坏血酸(维生素C)
抗坏血酸一般指维生素C。主要反映尿维生素 C 含量。一般作为判断其他指标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辅助性指标。当尿液中维生素 C 含量大于或等于2.8mmol/L时,可使尿中潜血、胆红素、亚硝酸盐呈假阴性;建议结合其他指标连续监测。当患者出现大肠埃希菌感染,本来应该呈阳性的亚硝酸盐指标,因为高浓度维生素C而表现为阴性,此时已存在感染,但是被误认为不存在感染而耽搁治疗,所以尿液中存在维生素C或者抗坏血酸的项目,作为一种对比制剂排除假阴性的结果。
10、葡萄糖(GLU)
生理情况下,正常人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浓度为0.3~0.8 mmol/L,由于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分子的重吸收,晨尿或空腹尿定性试验阴性,尿糖定性阳性称为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生理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相对吸收减少所致,见于一次摄人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病理性糖尿:糖尿病,肾性糖尿,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急性心肌梗死等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11、酮体(KET)
酮体是脂肪酸的分解产物,包括丙酮、乙酰乙酸、p一羟丁酸。正常人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一般尿酮的升高先于血酮,故尿酮检查对诊断重症糖尿病极为重要。(2) 非糖尿性疾病: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子痫、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全身麻醉、肾小管功能不全等病人,因碱质丢失过多、有机酸相对增多,可大量缩合成酮体,由尿中排出,使酮体呈阳性。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12、尿胆原(URO)
尿胆原是黄疸类型诊断、鉴别诊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结合性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
【参考值】Normal 3.4Umo/L(代表正常)。
13、亚硝酸盐(NIT)
亚硝酸盐,是含有亚硝酸根阴离子(NO₂)的盐,某些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的知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的情况,作为泌尿系感染的筛查试验。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14、白细胞(LEU)
白细胞一般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参考值】定性:阴性(Neg 代表正常)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 ,请及时就医。